我国专利权司法保护的权利救济实效,备受国际社会关注,也是近两次专利法修订的焦点问题。对北京地区2004-2011年各中级法院专利侵权诉讼318份判决书进行统计分析表明,司法实践赋予外国权利人“附条件的
中国民法学者在讨论中国法的教科书,倡议中国民法典制定方向的著作之时,包含大量的外国法信息。在众学者的努力下,许多国家的民法典被翻译成中文,其中不乏比较法文献上之冷门国家。比较法的信息是学者的缪司。同样
10月29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法的学科交叉沙龙”第六讲“作为决策策略的预警原则——无约束力和有约束力的函数”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北四楼206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到神户大
本文在强调社会科学区别于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的立场上,探讨社会科学方法对于作为法学范畴下法律史研究的意义。一方面,社会科学方法的运用对法律史研究的法学定位具有意义;另一方面,社会科学方法的内涵及其在法律史
中国法律史研究中的“法律社会史”范式,通常被认为是由瞿同祖在其出版于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一书中所开创的。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在明清诉讼与社会研究领域当中,出现了不少其作者自我
1、管理和运作机制 院长 季卫东 副院长 程金华(分管学术研究、年会、论坛、认知科学实验室) 副院长 杨力(分管不同学科协调、业界合作、智库及数据联合创新实验室) 副院长 刘思达(特邀,分管国际交流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