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探讨现代社会的算法如何生产社会智能的一部著作。埃琳娜·埃斯波西托(Elena Esposito)教授在本书中沿袭其导师尼可拉斯·卢曼(Niklas Luhmann)的“社会沟通”理论,指出机器学习等数字技术不是人工智能,而是“人工沟通”。
我院人工智能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季卫东教授即将出版最新研究成果
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治理与法律”研究丛书②《人工智能与国际准则》出版
作者“以自己为方法”,以金融法律、律师制度和司法制度等研究主题为实例,围绕量化实证研究中的数据来源挖掘、统计方法应用和理论故事建构这三个常见方法维度,在本书中描述分析了对当代中国法律现象进行量化实证研究的“古典的”探索历程
本书收入了跨越学科疆界一些论稿,可谓新文科或者科际整合法学的重要注脚。全书分为四辑,涉及价值涵义(以信仰为媒介)、国家理性(以权力为媒介)、市场经济 (以货币为媒介)以及社会关系(以情感为媒介)等不同方面,对应于系统论的四个基本维度。值得重视的是,作者揭示了规范思维的决定论和概率论这两个不同侧面, 试图以此为线索在现代国家治理的思想链条中发现某些遗落环节,并探索数字化时代的法律秩序原理以及进行制度创新的可能性。
本书是作者2005年在法律出版社出版的《法律与现代人的命运》一书的修订版。该书又是在作者的博士论文《迈向法律的社会理论》的基础上修改而成。此次修订作者把其硕士论文“法治的可能性及其限度”、博士论文“迈向一种法律的社会理论”以及1990年代的一篇相关文章“法律解释的社会建构”的内容整合成一本书,以《法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吗?》为题推出。法学的生命在于用经验浸润过的逻辑,也在于用逻辑规整过的经验。本书即是关于如何在逻辑和经验之间搭建桥梁的一本法学理论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