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概况 > 组织架构 > 企划委员会
企划委员会

李学尧Li Xueyao

       1977年出生于浙江省瑞安市。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法律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教育立法与咨询服务基地执行主任,上海市法学会法社会学研究会副会长,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曙光学者。主要从事法理学、法社会学和公法学的研究。具体领域包括法律与认知科学、司法改革、法律职业和地方立法的研究。
200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学位论文获教育部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006年至2009年在中国政法大学从事人权方向的博士后研究。2006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08年在最高人民法院挂职进修;2009年至2010年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院长助理;2010年度获得上海市曙光学者称号;2011年破格晋升为博士生导师;2012年晋升为教授;2014年至2016年曾担任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讲席教授。曾访学耶鲁大学(2010年至2011年)、剑桥大学(2009)和纽约大学(2014)等。
已在《中国社会科学》、Fordham Law Review、Journal of Legal Education、《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外法学》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过二十多篇学术论文。曾受邀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波恩大学和纽约大学等境外大学做过专题学术报告。代表作有《认知流畅度对司法裁判的影响》、《法律职业主义》、《司法改革中的法律职业蓝图(1998-2008)》、“The Learning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How Chinese Law Firms Survived the Financial Crisis”、《法律发展的结构性平衡》以及《非道德性:现代法律职业伦理的困境》等。学术成果多次获得上海市社科优秀成果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中央政法委委托课题、教育部委托课题等纵向、横向项目二十多项。
【主要经历】
2013.1至今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
2011.9 至今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博导
2014.12-2016.8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院长
2014.10-11 纽约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
2006.8 -2013.1 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导(破格晋升)
2011.5 -2012.1 威斯康辛大学访问学者
2010.5 -2011.5 耶鲁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
2009.7-2010.7 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院长助理(主管科研与外事)
2009.11 剑桥大学公法中心访问学者
2008.2-10 最高人民法院挂职进修
2006.5-2009.6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研究
2005.8-2006.8 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讲师、科研与外事秘书
2002.6-2005.9 浙江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学习,获博士学位
1999.9-2002.6 浙江大学法学理论专业学习,获硕士学位
1995.9-1999.6 浙江大学(原杭州大学)国际经济法学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
【主要研究领域】
I.             法理学(认知科学与法学方法、法律职业伦理)
II.          法社会学(法与发展、司法改革、法律职业、法学教育)
III.       法律与行为科学(法律认知科学、司法公信力、正义理论)
IV.         地方立法(高等教育立法、科技立法)
【主要学术论文】
1.    Internationalizing Chinese Legal Education in the Early Twenty-First Century, Journal of Legal Education(SSCI),vol.66,2016.(合著,通讯作者)
2. 《法官员额制编制实证研究》,《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年第2期(合著,第三作者)。
3.    《如何寻求政治理想与法治理想的统一——一个规划的法理论视角》,《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年第5期;
4.    《法律与科学的关系:寻求一种开放的法学立场》,《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年第1期;
5.    《认知流畅度对司法裁判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5期(第一作者,第二作者为葛岩)。
6.    《全球化与自主创新:中国精英法学院的国际化战略》,报告于“中德高层学术论坛”(波恩大学),未刊稿。
7.    《趋向结构性平衡的视角:律师职业研究的跨学科视角》(第二作者,第一作者为尚立娜),《法律与社会科学》2014 年第 13 卷第 1 辑。
8.    《迈向整合性视角的法律认知科学》,报告于“法教义学与社科法学的对话”(2014),未刊稿(第一作者,合作作者为葛岩、王凌皞)。
9.    《电子政务与法治发展:基于阶段论的视角》,未刊稿,报告于“网络法与社会治理2013年年会”(上海大学)。
10.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awyering(1979-2009): A View of Structural Balance, 《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013年第1期。
11. 《法律职业发展中的国家角色:一个地方公司主义的视角》,报告于“美国法社会学2013年会”(波士顿),未刊稿(第一作者,第二作者为程金华)。
12. 《法律发展的结构性平衡》,《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7期(第二作者,第一作者为程金华)。
13. The Learning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How Chinese Law Firms Survived the Financial Crisis, Fordham Law Review(SSCI), vol.30, May, 2012.
14. 《转型社会与道德真空:司法改革中的法律职业蓝图》,《中国法学》2012年第3期。
15. 《非道德性:现代法律职业伦理的困境》,《中国法学》2010年第1期。
16. 《趋向结构性平衡的视角:律师职业研究的跨学科视角》,未刊稿。
17. 《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的关系研究》,《法制与社会发展》2010年第1期(第二作者,第一作者为郑成良)。
18. 《法律职业主义》,《法学研究》2005年第6期.
19. 《这是一个职业危机的时代吗?——“后职业时期”美国律师职业研究的理论综述》,《中外法学》2004年第5期;
20. 《在法科生和民进党之间——对台湾政界的一种法社会学考察》(第一作者,第二作者为冯健鹏),载《法学》2005年第5期;该文为《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4期全文转载;同名文章全文篇载高全喜主编:《大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1. 《论法律职业共同体自治的条件》(第二作者,第一作者为孙笑侠),《法学》2004年第4期,该文为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4年第7期全文转载;
22. 《改革与出路:评Deborah L. Rhode的<为了正义:重整法律职业>》,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5期;
23. 《资本主义的发展与职业蓝图的落空》,载《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年第1期;
24. 《论法院人员分类管理改革》(第二作者,第一作者为张志铭),载《法律适用》2007年第1期;
25. 《论司法的原初与衍生功能》(第二作者,第一作者为蒋红珍),载《法学论坛》2004年第2期;
26. 《法治与艺术:论职业法律家显贵的理由》,载《法学》2001年第1期。
【主要著作】
1.独著:《法律职业主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 合著(第三):《司法推理与法官思维》,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3.合著(第五):《法治:法律人之治》,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合著:《行政违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另外参与主持以及编写教材《法理学》、《法理学导论》多部。
【主要学术荣誉】
1.2015年 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国家万人计划)
2. 2012年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
3. 2010年 上海市曙光学者称号
4. 2009年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
5. 2008年 获得上海市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著作)
6. 2006年 获得上海市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论文)
【主要课题主持】
1.   2016年主持“司法公信力评估研究”,国家社科重点课题。
2.   2016年主持“法学教育改革比较研究”,中央政法委委托课题
3.    2016年主持“上海市高等教育立法促进发展条例”立法研究,上海市教委委托课题
4.    2016年主持“多元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研究”,上海哲社规划课题。
5.     2015年主持“闵行区法治评估”,闵行区人民政府委托课题。
6.    2014年 主持“促进上海市律师业健康发展”,上海市哲学社科系列课题。
7. 2014年主持“规划立法的比较研究”,上海市教委委托课题。
8. 2013年5月至今 主持哈佛大学“全球化、法律职业与新兴经济体”课题子课题“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法学教育”;
9. 2012年12月至今 主持上海交通大学文理交叉课题“认知科学与法学方法基础”;
10. 2010年12月至今 主持曙光学者项目“迈向沟通主义的司法改革观”;
11. 2007年5月至今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论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的关系――法律职业准入控制的一种视角”;
12. 2004年 主持完成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资助课题“在法科生与台独分子之间——对台湾民进党高层的一种法社会学考察”的研究工作;
13. 2007年4月 主持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资助课题“法律人参政——一种超越职业主义的解读”。
14. 2008年3月 主持上海市律师协会委托课题“关于新《律师法》第八条实施细则的建议说明稿”。
15.《无道德性:现代法律职业伦理的困境及其超越》,2008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另主持完成教育部、上海市人大、上海市法学会、上海市律师协会等单位委托的其它课题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