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背景:浙江大学法学院博士(2006.3)广西师范大学法商学院硕士(2003.7)美国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法经济学研究中心访问学者(2012.7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2013.3-2014.4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麦戈文认知神经科学研究院访问科学家(2018.6-9)
工作经历: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 (2014.8)厦门大学法学院副教授(2010.8)厦门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2006.4)
社会兼职: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理事福建省法官检察官遴选(惩戒)委员会委员福建省检察院人民监督员福建省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福建省法学会安全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厦门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厦门大学社会治理与软法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厦门大学立法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厦门大学党委法律顾问厦门市纪委法律顾问。
代表性著作:著作类:专著:《法律父爱主义及其对基本权利的限制》, 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转型期积极权利的法律保障研究——以未列举权利为例》(合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认知科学在法学中的应用研究》(合著),法律出版社2018年版。译著:《审判故事》(合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论文类:
权威期刊:
1.《公共人物理论视角下网络谣言的规制》,《法学研究》2014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4年第12期转载)(获第三届全国新闻传播学优秀论文奖)
2.《权力的“助推”与权利的实现》,《法学研究》2014年第1期。
3.《司法视野中的“三严”》,《新华文摘》2014年第17期。
4.《务实的法治观应立足于裁判的亚确定性》,《法学研究》2012年第6期。
5.《从“神话”到“鸡汤” ——论转型期中国法律信任的建构》,《法律科学》2014年第3期。
6.《论反司法审查观的“民主解药”》,《法律科学》2012年第2期。
7.《经济理性的完善及其与道义理性的对接——认知神经科学的视角》,《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14年第5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卷)2015年第2期转载)
8.《对接法律的治理》,《国外社会科学》2017年第3期。
9.《法律中“人”的形象变迁与“人权条款”之功能》,《学术月刊》2010年第3期。
10.《法律父爱主义在中国的适用》(第二作者),《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核心期刊:
1.《法律直觉与社科法教义学》,《人大法律评论》2015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法理法史卷)2016年第4期全文转载)
2.《公共空间的隐私权》,《学习与探索》2015年第6期。
3.《法律和认知神经科学:法学研究的新动向》,《环球法律评论》2014年第6期。
4.《法律父爱主义的正当性》,《浙江社会科学》2013年第6期。
5.《作为法律实用主义的权利话语》,《法制与社会发展》2012年第4期。
6.《论两种人权偏好之关系及中国人权的积极面向》,《法学评论》2012年第2期。
7.《立法的被“俘获”与“逃逸”——从“安全带法”看社会科学知识对立法的影响》,《法制与社会发展》2010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法理法史卷)全文转载)
8.《从“限制权力”到“未列举权利”》,《环球法律评论》2010年第3期。
9.《感知的程序正义》,《法制与社会发展》2017年第2期。
10.《自发秩序的制度逻辑与分配正义——对X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奖学金再分配事例的深度分析》,《民间法》第十八卷,厦门大学出版社2017年5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