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概况 > 组织架构 > 研究团队 > 兼职研究员
兼职研究员

泮伟江

1979年4月生于浙江省仙居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现任法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协/北航科技组织与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教育部国别和区域中心“德国研究中心”(北航)执行主任。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会比较法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行为法学会软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法学会比较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北航法学》编委会联合主编。2002年获法学学士学位(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获得法学硕士学位(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清华大学)。2007年11月—2008年11月赴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法学院访问;2009年7月任教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2014年7月晋升副教授。2020年晋升教授。

获奖情况:

2011年北航优秀班主任;2013年北航西飞奖教金二等奖;2015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14届“我爱我师”评选之“十佳教师”奖;新京报2015年“年度青年学者”;2015年中国法学会比较法研究会年会论文二等奖,2016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2016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产实习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2017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学优秀二等奖;2017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17界“我爱我师”优秀教师奖;2018年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优秀论文奖。

研究成果:


著作:‍‍‍‍‍‍‍‍

1.《当代中国法治的分析与建构》,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年版,2017年版;‍‍

2.《一个普通法故事:英格兰政体的奥秘》,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

3.《法学的社会学启蒙》,商务印书馆2019年版;         ‍‍‍‍‍‍‍‍‍‍‍‍‍‍‍‍‍‍‍‍‍‍‍


2.主译《司法的过程》,亚伯拉罕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

3.联合主编(主译)《魔阵·剥削·异化:托伊布纳法社会学论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         ‍‍

编著:

1.《英国革命时期法政文献选编》,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

论文:

1.超越“错误法社会学”:卢曼法社会学理论的贡献与启示,《中外法学》2019年第1期;

2.法律是由规则组成的体系吗,《政治与法律》2018年第12期;

3.中国法教义学本土化的回顾与展望,《法商研究》2018年第6期;

4.法律的二值代码性与复杂性化约,《环球法律评论》2017年第4期;

5.论指导性案例的效力,《清华法学》,2016年第1期;

6.宪法的社会学启蒙——论作为政治系统与法律系统结构耦合的宪法,《华东政法大学学报》第3期;

7.论法社会学对法学的贡献——一个古老遗产分配案引发的法哲学反思,《暨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

8.法教义学与法学研究的本土化,《江汉论坛》2019年第1期;

9.如何理解中国的超大规模性,《读书》2019年第5期;

10.谁是陌生人,《读书》2018年第8期;

11.卢曼与他的现代社会观察,《读书》,2016年第1期;

12.司法改革、法治转型与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5年第5期;

13.《理想国》的正义理论,《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

14.理工科大学的通识教育——麻省理工大学的经验与启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

15.大规模陌生人群治理:中国法治的新挑战,《北京日报》2017年7月24日理论版;

16.法治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光明日报》2014年11月25日第2版;

17.辉煌的失败:哈贝马斯的民主法治国理论的方法论批判,《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16年第2期;

18.超大规模陌生人社会治理:中国社会法治化治理的基本语境,《民主与科学》2018年第2期;

19.社科法学兴起的特殊背景及一般背景,《北大法律评论》2016年第2期;

20.社科法学的贡献与局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5月20日A08版;

21.英格兰宪政与现代理性官僚制问题——重访韦伯的“英国法问题”,《天府新论》2013年第5期;

22.法学的社会学启蒙,《读书》2013年第12期;

23.走向一种规范的法律实证主义:超越哈特与德沃金之争,载《比较法研究》2006年第2期;

24.“偏执”的普通法心智与英格兰宪政的奥秘——读波考克《古老的宪法与封建法》,《政法论坛》2013年第4期;

25.双重偶联性问题与法律系统的生成:卢曼法社会学的问题结构及其启示,《中外法学》2014年第2期;

26.民族与宪政的双重变奏——以德国宪政的生成与发展为例,《学海》2013年第6期;

27.法律全球化的政治效应:国际关系的法律化,《求是学刊》,2014年第3期;

28.政治宪法学的可贵尝试与中国史学“论史”传统的苏醒,《环球法律评论》2011年第5期;

29.走向一种希望的法哲学——评邓正来《中国法学向何处去》,载《现代法学》,2007年第4期;

30.英国法律实证主义传统及其超越,载高鸿钧主编《清华法治论衡》第15期,2012年,全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

31.作为法律系统核心的司法:卢曼的法律系统论及其启示,《清华法治论衡》,2009年第2期;

32.功用论视野下的英美法实证主义传统,载《清华法学》,2010年第6期;

33.“法律实证主义与审议式民主——从哈特到哈贝马斯的法律现代性省思”,《清华法学》,2008年第5期;

34.常规的例外化与例外的常规化:重新理解中国法律的实效性困境,《东方法学》,2010年第3期;

35.部门法研究对中国法理学的可贵贡献——兼谈如何理解中国法治的困境,载《行政法论丛》,2010年;

36.从规范移植到体系建构:再论中国法律的本土化困境及其出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

37.社会学家的政治成熟,载《大观》第6期,法律出版社,2011年;

38.英国普通法的政治意义,载《大观》第7期,法律出版社,2011年;

39.“现代社会中的司法权(上、下)——由中国法律的实效性问题检讨司法权的性质”《中国司法》2005年第9、10期,并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6年第1期全文转载(第2作者,第一作者为程春明);

40.挑战与应对:在全球化语境中思考中国国家建设问题,载《大观》第2卷,2010年;

41.司法裁判的经验与困惑,载《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总第17期),2012年;

42.托依布纳法的系统理论评述,载《清华法律评论》,2012年第1期。

承担科研项目:

1.新时代超大规模陌生人社会治理中法治化问题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018年;

2.全面依法治国与我国风险社会的治理,司法部,2017年;

3.结构耦合:法与社会关系的新范式,中国法学会,2015年;

4.法的自主性问题研究,北京市社科基金,2015年;

5.指导性案例效力问题研究,司法部,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