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概况 > 组织架构 > 研究团队 > 兼职研究员
兼职研究员

蒋传光

蒋传光,男,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理事和法律教育研究会理事,上海市法学会比较法研究会理事。
1986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政教系,
1986年7月——1993年9月,在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工作,
1996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法理学专业,获硕士学位;
1996年7月——2004年9月,在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工作,曾任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政法系主任,系主任兼系党总支书记;曾为安徽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2003年获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专业博士学位;
2004年9月调入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工作。
2013年6月,任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院长。
论文:
(1)关于养廉制度的考察与思考,《淮北煤师院学报》1989年第4期;
(2)增强和坚定对我们党反腐败的信心——学习江泽民十四大政治报告的体会,《淮北煤师院学报》1993年第1期,该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共产党》1993年第5期全文转载;
(3)邓小平民主与法制思想初探,《淮北煤师院学报》1994年第2期;
(4)对法的概念的一点认识,《法学杂志》1994年第6期;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辨析,《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报》1994年第5期:
(6)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法制理论的新贡献,《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1995年第5期,该文被《高校文科学报摘编》1995年第6期摘编;
(7)浅谈法律移植的几个问题,《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5年第5期;
(8)论重视加强法制建设过程中的道德教化作用,《淮北煤师院学报》1995年第4期;
(10)对我国法治社会建立的几点认识,《淮北煤师院学报》1996年第2期,该文被《新华文摘》1996年第8期摘编;
(11)完善防止腐败滋生的道德控制机制,《党建研究》1996年第5期;
(12)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与我国法治社会的走向,载《走向二十一世纪的法理学》云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3)以法制手段保障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淮北煤师院学报》1997年第2期;
(14)论婚生否认与非婚生认领,《淮北煤师院学报》1997年第3期;
(15)对我国社会控制模式选择的法社会学思考,《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1997年第5期;该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法理学、法史学》1997年第12期全文复印,并获1998年安徽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三等奖;
(16)应重视和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载《新时期高校工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17)“一国两制”下的“一国两法”——纪念香港回归一周年,《淮北煤师院学报》1998年第3期
(18)由人治社会走向法治社会的伟大历史转折——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淮北煤师院学报》1999年第1期;
(19)对高校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些思考,《中国高教研究》1999年第3期;
(20)中国法理学50年的成就与贡献,《淮北煤师院学报》2000年第1期;
(21)中国法理学发展历程回眸,载《跨世纪法理学回顾与展望》,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22)对法理学研究方法的一点思考,《法学评论》2001年第1期;
(23)论我国人权的法律保障,《淮北煤师院学报》2001年第1期;
(24)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法治模式的选择,《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1年第2期;
(25)邓小平“两手抓”思想与中国社会控制模式的选择,《高校理论战线》2001年第5期;
(26)中国法律文化传统与中国的法治道路,《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该文被《高校文科学报文摘》2001年第5期摘编;
(27)西部大开发中的法治建设路向思考,《淮北煤师院学报》2002年第1期;
(28)构筑法学教育与国家司法考试的良性互动关系,《安徽法学》2002年第6期;
(29)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江淮法治》2002年第6期;
(30)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体制,《安徽法学》2002年第6期;
(31)对完善农村基层直接选举制度的几点思考,《淮北煤师院学报》2003年第1期;
(32)略论中国古代社会的“礼治”秩序,《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33)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教与社会控制,《民间法》第三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34)邓小平法制思想与“法治”,《理论建设》2004年第4期;
(35)邓小平法制思想与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安徽法学》2004年第5期;
(36)略论中国古代的社会控制模式,载林明、马建红主编《中国历史上的法律制度变迁与社会进步》,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7)中国古代社会宗教与法律关系的初步考察,《中西法律传统》2004年第四卷;
(38)法文化交流与先进法文化创建,《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39)当代中国宪政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和发展——以1949年以来宪法的变迁为视角,《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40)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当代中国法治社会构筑的理念,《中国与以色列法律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版;
(41)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在构建当代中国法治社会中的意义,《法治热点透视》,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版;
(42)关于完善地方立法立项机制的一些思考,《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6期;
(43)中国古代社会宗教与法律关系的初步考察,《法学家》2005年第6期;
(44)论和谐社会与法治社会的关系,《淮北煤师院学报》2006年第1期;
(45)论构建和谐社会与当代中国社会控制模式的选择——法社会学的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该文被人打复印报刊资料《新思路》2006年第3期转载;
(46)论社会控制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法社会学的研究,《江海学刊》2006年第2期,该文被《新华文摘》2006年第18期摘编。
(47)论法律文化的生成环境与中国特色法律文化的创建——以全球化为视角,《法治论衡》第七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8)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教及其与法律的关系,《中国法律史论集》第六卷,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著作:

(1)《法学概论》,撰写“国际法”一章,约1万字,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2)《经济合同法新编》,撰写“运输合同”部分,1万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3)《法律辞海》,撰写法理学词条5万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4)《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史》,撰写“司法制度”部分,5万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1998年修订,该书获1999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提名奖,1999年第十一届国家图书奖;
(5)《建构中国法治社会的指南——邓小平法制思想研究》,独著,22.6万字,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该书获2001年安徽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二等奖;
(6)《法律案例精析》,合著,10万字,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法理学》,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及其法制化进程》,合著,25万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