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概况 > 组织架构 > 研究团队 > 兼职研究员
兼职研究员

戴昕

戴昕,男,北京人,曾任中国海洋大学“青年英才工程”岗位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院副院长,现任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法学学士学位和法学双学士(社会学专业)学位、美国杜克大学法律博士(J.D.)学位、美国芝加哥大学法学博士(J.S.D.)学位。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曾在美国谢尔曼·思特灵律师事务所纽约办公室和香港办公室任职,具有纽约州执业律师资格,主要从事资本市场交易、美国证券法与公司法业务。

代表作品:

“‘守法作为借口’:通过社会规范的法律干预”,《法制与社会发展》2017年第6期;
“真相、后果与‘排除合理怀疑’——以‘复旦投毒案’为例”,《法律科学》2017年第3期(与桑本谦合作);
“联署发文、合作研究与法学学术品质的提升”,《中国法律评论》2017年第2期;
“公众人物隐私保护:一个框架性理论重述”,《现代法学》2017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规范如何落地——法律实施的未来与互联网平台治理的现实”,《中国法律评论》2016年第4期(与申欣旺合作);
“自愿披露隐私的规制”,《法律和社会科学》第15卷第1辑(2016年);
“产权话语、新闻生产与创新竞争”,《科技与法律》2015年第2期;
“认真对待现实主义——评《波斯纳法官司法反思录》”,《环球法律评论》2015年第3期;
“Disclosing China’s Corruption Risks: A Securities Regulation Perspective,” Duk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 International Law, Vol. 24, 2014;
“执行既难、研究不易”,《法律和社会科学》第七卷(2010年);
“细节中的魔鬼”,《法律和社会科学》第六卷(2010年);
“威慑补充与赔偿减刑”,《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
“行为学运动:突飞猛进抑或踯躅向前”,《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5月;
“潜力与局限”,《法律书评》第七卷,2008年;
“心理学对法律研究的介入”,《法律和社会科学》第二卷(2007年);
“正义的形象——对西方美术作品中正义女神形象的考察及其对当代法治话语的启示”,《北大法律评论》第七卷第二辑(2006年);
“冤案的认知维度与话语困境”,《法律和社会科学》第一卷(2006年);
“他是这样说的”,《法律书评》第四卷(2006年);
(收录)侯猛主编:《法学研究的格局流变》,法律出版社2017年;
(合译)詹姆斯·哈克尼:《非凡的时光:重返美国法学的巅峰年代》,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
(独译)迈克·费恩塔克:《规制中的公共利益》,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
(合译)约翰·康芒斯:《资本主义的法律基础》,华夏出版社2009年;
(词条作者)《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法理学·立法学·法律社会学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