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报道 > 动态新闻
动态新闻
上海市法学会法社会学研究会成立并召开首次学术研讨会
2014年07月04日 来源:张宇航 预览:

随着中国改革迈向深水区,法治与社会转型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议题。同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法律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日益彰显。在法治中国建设的关键时期,2014年7月3日,上海市法学会法社会学研究会成立暨“法治与社会转型”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交大成功举行。本次会议是由上海市法学会、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共同主办,吸引了来自哈佛大学、台湾大学、香港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中外知名学府的法社会学学者,更有来自政府部门、司法机构、律师界的资深实务专家,共100余人参加。

经过成立会议推选,一致同意由季卫东等86人组成法社会学研究会理事会;理事会同时聘任丁伟等18人担任研究会顾问;选举季卫东担任研究会会长,马长山等14人担任研究会副会长,林喜芬担任研究会秘书长,兰跃军等4人担任研究会副秘书长。

 
 

在成立会议上,上海市法学会常务副会长林国平,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胡近,上海市人民政府法制办主任刘华,上海市律师协会会长盛雷鸣,上海市法学会诉讼法学会会长张海棠,上海市法学会法社会学研究会当选会长、教育部长江学者、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院长季卫东教授等分别致辞。

 
 

林国平强调,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成立法社会学研究会,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对于引领法学研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有效回应现实问题,并在全国法社会学研究中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他希望,法社会学研究会能切实搭好理论研究与法治实践交流互动的平台,着力加强研究会自身建设,真正把研究会运作好,积极发挥对依法治国、法治中国建设的推进作用。

 
 

季卫东教授表示,作为中国法律界组建的第一个法社会学研究社团,上海市法学会法社会学研究会将在未来成为中国法学界向世界发声的广播站,成为各国认识中国法与社会发展的真实窗口,成为不同部门法之间、法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研究者与实务界之间自由交换思想和信息的公共场域,成为法治中国的智库。

 
 

随后举行“法治与社会转型”学术研讨会,首先,中国艺术研究院梁治平研究员,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法学院林来梵教授分别做会议基调演讲。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院长季卫东教授,复旦大学经济思想与经济史研究所所长韦森教授做评议。

 
 

会议第一个研讨环节,即“关于法律与纠纷解决的实证研究”。本节研讨由上海大学法学院教授、法社会学研究中心主任李建勇教授主持,各专家学者向与会者展示和分享了自己对法律与纠纷解决的实证研究成果。上海市法学会副秘书长、编审汤啸天主持题为“司法改革的回顾与前瞻以及制度设计”的第二个研讨环节。该环节中,各发言者分别联系中国法治发展中的各方面问题,围绕中国司法改革的制度设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剖析。

简短的茶歇讨论后,会议进行到“建构新型法治秩序的跨学科研究”议程,由上海大学法学院瞿琨教授主持。本节中,各发言者以社会学、诉讼法、司法制度、刑法、民法等多学科的交叉理论研究为基础,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当前法治中国进程中的各种问题,探讨新型法治秩序的建构。

 
 
 

讨论环节后,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首次发布了由凯原法学院和剑桥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的全英文杂志Asian Journal of Law and Society(《亚洲法律与社会》)。作为中国第一份法社会学专业杂志,也是亚洲第一份英文的法社会学专业杂志,Asian Journal of Law and Society(《亚洲法律与社会》)旨在进一步推进21世纪的法社会学研究,并促进不同文明与文化之间的对话、沟通和协调,预示了法社会学研究的重心将在未来转向亚洲这个全球制度变革的前沿之地。

 
 

最后,在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彭诚信的主持下,分别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梁治平研究员和复旦大学法学院院长孙笑侠教授进行总结发言。梁治平研究员一一详细地回顾和点评了言谈会与会学者的学术著作,并从中国法社会学发展,尤其是新时代背景下法社会学所承载的历史重任,发表了自己的真知灼见;孙笑侠教授则以一番发人深省的语言精准概括了本次研讨会的内容,希望法社会学研究会能够进一步繁荣法学研究,促进法学交流,为本次研讨会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作为一门具有独特研究纲领和研究方法的学科,法社会学把关注点从“书本上的法”投射到“社会运行中的法”,即“行动中的法”,从而为传统法学的规范性研究补充了重要的视角,满足了公共政策需求的维度。上海市法学会法社会学研究会的成立填补了上海市法学研究学科的一个空白,它对于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法治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将为“繁荣法学研究,推进依法治国”做出新的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