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16日
来源:肖梦黎
预览: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法理学研究生2014年度法社会学(司法改革专题)工作坊自2014年3月4日下午1点在新法学楼203会议室启动,每周举办一次,由季卫东教授主持。
首次工作坊报告人是本院博士后、上海社科院的彭辉副研究员。他结合 “上海市法治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经验,探讨了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建构数量司法学的可能性。彭辉博士在报告中重点讲述了科学的抽样方法以及运用实证分析手段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参与工作坊的同学就问卷的设计、合理发放、统计数据的解读等与彭辉博士进行了热烈的互动。季卫东教授最后就经验科学方法在法学、特别是司法制度比较中的问题状况进行了梳理,说明了对司法的态度和价值观进行调查研究的步骤以及容易产生的盲点和误区,并对参与工作坊的各位同学的研究规划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3月11日的第二次活动的主题是关于司法独立原则与司法伦理的宗教思想背景,由博士生张铮用英语和汉语交叉报告。报告人详细地梳理分析了各个不同法学流派对制度信仰和法官崇拜的基本主张,着重考察法律职业伦理中的宗教因素与世俗合理主义因素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讨论也分为英语和汉语两个阶段进行。跟随季卫东教授攻读法学博士学位的留学生、沙特王子Saud Alhassan AL Saud也出席并踊跃发言。他特别结合伊斯兰教的正义观、刑罚与宽恕以及人道主义思想阐述了自己对法律与信仰的看法,并引发了饶有趣味的深入对话。本院博士后、曾经在地方政府和中央编译局工作过的陈林、不久前获得博士学位和教职的郑志华也参加了交流,并就跨学科研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最后,季卫东教授就研究工作的聚焦和论文选题的以小见大等具体方法进行了指导。
法社会学(司法改革专题)工作坊第二次活动结束后,季卫东教授邀请沙特王子Saud Alhassan Al Saud与其他研究生餐叙,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讨论了古代文明国的复兴、比较文化论、制度设计以及兴趣爱好等话题。第三次活动预定在3月18日下午举行,由研究生肖梦黎报告从讼师到律师的制度逻辑--清末民初司法改革之律师制度的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