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4日,上海交通大学季卫东教授被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大学校长奇利齐·马瓦拉(Tshilidzi Marwala)任命为联合国大学全球人工智能网络首届理事会联席主席(Co-chair)。
联合国大学全球人工智能网络(UNU Global AI Network)由联合国大学(UNU)发起,旨在推动联合国全球数字契约的落实。该网络是一个全球平台,旨在促进各方合作,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助力可持续发展。成员包括学术机构、私营部门、国际组织、政府机构以及民间社会组织。
联合国大学全球人工智能网络致力于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推动人工智能的应用,确保数字化未来的包容性、责任性与可持续性。网络还特别关注促进全球南方国家在人工智能议题中的发声,确保其参与全球讨论。
网络将学术界的专业知识、私营部门的创新、政策制定者的前瞻性视野以及民间社会的广泛参与结合起来,具体目标包括:
• 分享对全社会有益的人工智能知识。
• 开展人工智能相关研究,推动其对人类社会的未来益处,同时规避潜在的负面影响。
• 共同创造推动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 推动基于实证的人工智能政策制定及治理框架的构建。
• 携手伙伴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的能力建设,支持教育与培训项目的开展。
更多详情可点击以下链接:https://unu.edu/unu-global-ai-network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季卫东
上海交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院长、中国计算机学会(CCF)计算法学分会会长
个人简介
季卫东,上海交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兼校务委员会委员、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院长、人工智能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上海市法学会法社会学研究会会长、国际学术期刊Asian Journal of Law and Society 创刊人兼主编、中国计算机协会(CCF)计算法学分会会长、上海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创新试验区专家咨询委员会顾问、中国数字经济50人论坛成员、中华司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亚洲科技促进可持续发展联盟副主席。曾经被遴选为社会学国际协会法社会学研究委员会(RCSL)指定理事、日本法社会学会理事、亚洲太平洋论坛(淡路会议)研究委员会委员、东京财团比较制度研究所研究员、国际高等研究所企画委员、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司法全球议程理事会理事、中国教育部法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法治研究会会长。在2008-2018年期间担任过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院长,在1996-2008年期间为日本神户大学法学院教授,此前还曾经到斯坦福大学法学院做访问学者。教育背景:1983年从北京大学法律学系毕业后留学日本,获得京都大学法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法社会学、比较法学、数字法学。主要中文著作有《法治秩序的建构》(商务印书馆)、《宪政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法律程序的意义》(中国法制出版社)、《大变局下的中国法治》(北京大学出版社)、《通往法治的道路--社会的多元化与权威体系》(法律出版社)、《中国的司法改革》(编著,法律出版社)、《AI时代的法制变迁》(编著,三联出版社)、《法的跨界——规范、事实以及学科的交叉》(法律出版社)、《元宇宙的秩序——虚拟人、加密资产以及法治创新》(上海人民出版社) 、《法社会学》(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计算法学与数据伦理》(编著,商务印书馆)、《智网中的信息与法律推理》(编著,商务印书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