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共同体 > 法的学科交叉沙龙
法的学科交叉沙龙
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法的学科交叉沙龙”第二十三讲顺利举行
2024年05月27日 【作者】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 预览:

【作者】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

【内容提要】



5月22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主办的“法的学科交叉沙龙”第二十讲在徐汇校区北四楼206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沙龙主题为“法律职业的经济分析:基于中国数据的研究”,由香港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庄担任主讲人。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李学尧主持沙龙,上海交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院长季卫东教授致开幕辞。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副院长、研究生院副院长、特聘教授程金华,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唐应茂,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副教授宾凯,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副教授邱遥堃,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谭俊参与与谈评议。来自上海各高校的数十位师生参加了本次沙龙。

李学尧教授主持本次沙龙,他对刘庄教授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参会嘉宾。



季卫东教授首先对刘庄副教授的来访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刘庄副教授的学术背景、主要研究领域与研究课题,特别是对中国司法的深入研究,并对各位专家学者与学生的参与表示热烈欢迎,非常期待刘庄副教授的精彩讲座。



刘庄副教授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对律师的定位、作用和社会影响进行了讨论。然后,他以2014年至2022年的裁判文书网数据为基础,对离职法官从事律师职业在代理案件中的效果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离职法官从事律师在刑事案件和合同纠纷诉讼代理中的胜诉率更高,并且从专业技能、社会关系等层面进行了解释。最后,他对离职法官从事律师对于司法公正和社会经济的不平等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尤其有利于具有优势地位的当事人。




程金华教授在评议中表示,在律师与法官人数的数据统计中,数据的统计合理性有待确认。在变量测量中,对于法官所在本地诉讼与外地诉讼,二者之间的胜诉率的差异,其背后影响的因素仍应当进行扩展与深入研究,并区分其中专业技能与人际关系的影响作用的大小。最后,他表示对疑难复杂程度不同的案件,离职法官对胜诉率发挥的作用应有不同。因此程金华教授希望后续研究中能对离职法官处理的案件类型进行复杂度的量化处理。




唐应茂教授结合自己的教学和研究经历,从法社会学理论视角对于律师在律所中的作用的思考,并指出应进一步分析资质较差的离职法官所代理的案件中胜诉率和案件复杂度上是否与资质较高的离职法官具有差异性。同时,他建议在“讲故事”的角度上进行调整,缓和研究调查的结论对于社会的冲击力。



宾凯教授对于刘庄教授的实证经验研究进行评议,表示从判文书的经验研究可以分析出法律现象与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在该类研究中,要注重控制变量以排除其他因素对研究效度影响,并进行相应具体的说明和解释来以此把握增加数据可信度。



邱遥堃教授表达了对于刘庄教授研究的赞赏,同时提出三个疑问。第一,在建立离职法官数据库时,排除同名法官的样本的数量对样本数据的影响;第二,对于离职法官人际关系在案件中发挥作用是否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第三,双方都聘请离职法官在诉讼中的公平性取得的优势是否与案件一致性研究具有矛盾性。




谭俊助理研究员认为对律师的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并从如何在中国语境下探索和定位律师的作用;对离职法官中优秀的法官和非优秀法官在代理案件中胜诉率的差异;离职法官在律师代理案件中的社会公平性等方面进行了评议。




林喜芬教授就代理案件时资历浅和资历深的离职法官的职业技能和人际脉络上的差异,以及离职法官从事律师职业带来的正效应等问题进行了分享。此外,现场学生还就法官的性别差异性研究等问题向刘庄副教授请教。刘庄副教授结合其研究经历与研究结果进行了详细解答,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最后,季卫东教授对本次沙龙做总结发言。他认为刘庄副教授的研究非常精彩,并强调在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时方法论的重要意义。在具体的研究内容方面,他认为针对离职法官型律师在代理案件中,如果双方都请到离职法官型律师时,不一定是离职法官的人际关系会发挥作用,民事案件中法官可能会有更加公平的裁判判决。另外,分析问题时也需要看是否有具体的数据来衡量民事案件中各要素会对离职法官胜诉率的影响,比如法官的个人属性,学历、出身、行政经历与级别等;在疑难复杂案件与简易案件中法官自由裁量的差异引起离职法官人际关系作用大小的差异等方面都值得深入挖掘。

沙龙在愉快热烈的讨论氛围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