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案同判与类案检索” 研讨会
会议信息与议程
第一部分:会议信息
一、 时间:2021年4月9日(周五)8:20-17:30
二、 地点:上海银星皇冠假日酒店(上海市番禺路400号)
三楼碧玉厅会议室
三、 主办: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
第二部分:会议议程
(一) 嘉宾报到【8:20-8:40】
(二) 开幕致辞【8:40-9:00】
主持人:程金华(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致辞人:季卫东(上海交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院长)
刘树德(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副主任)
(三) 主旨发言【9:00-10:00】
【发言规则:主旨发言人每人不超过20分钟】
主持人:王福华(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
发言人:
1. 张志铭(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主题:正名“同案同判”
2. 刘作翔(上海师范大学法治与人权研究所所长、光启学者特聘教授)
主题:同案同判是法制统一的法治要求
3. 孙海龙(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主题:构建法官案例生成运用工作机制
合影与茶歇【10:00-10:20】
(四) 第一专题:理论政策【10:20-12:00】
【发言规则:主题发言人每人不超过15分钟,与谈人不超过10分钟】
主持人:李学尧(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
发言人:
1. 代秋影(最高人民法院应用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主题:“中国法院类案检索与裁判规则”专项研究的进路与远景目标
2. 段厚省(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
主题:辩论主义视角下类案强制检索制度检讨
3. 孙海波(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院副教授)
主题:类案检索在何种意义上有助于同案同判
4. 顾 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
主题:类案应用的几点思考
5. 吴道敏(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审管办主任)
主题:“司法电子眼”:类案检索精准回应的路径优化——以信息对称提升类案推送高质量发展为视角
6. 郑天衣(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
主题:要素化:类案识别标准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
与谈人:
1. 吴泽勇(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2. 王福华(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
午餐与休息【12:00-13:30】(午餐在酒店一楼星缘咖啡厅)
(五) 第二专题:制度实践【13:30-15:10】
【发言规则:主题发言人每人不超过15分钟,与谈人不超过10分钟】
主持人:唐 啸(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发言人:
1. 王禄生(东南大学社科处副处长(主持工作)、研究员)
主题:同案不同判预警系统的技术逻辑和面临的困境
2. 杨 力(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
主题:金融类案的新型智慧办案模式
3. 张 能(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审管办副主任)
主题:类案同判中类案检索机制的运行机理、难点及探索方向
4. 钱慧智(浙江省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管处副处长)
主题:跨域一体化司法破解“同案不同判”难题
5. 吴雨豪(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大数据研究院研究科学家)
主题:何为量刑自由裁量权的边界:集体经验、个体决策和偏差识别
与谈人:
1. 张雨侠(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大数据研究院数据科学家)
2. 林浩舟(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茶歇【15:10-15:30】
(六) 第三专题:操作路径【15:30-16:50】
【发言规则:主题发言人每人不超过15分钟,与谈人不超过10分钟】
主持人:李勇勇(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副主任)
发言人:
1. 陈 浩(北京法意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主题:基于专家工程和机器学习混合路线的类案系统实践
2. 宋伟超(阿里巴巴集团达摩院高级产品专家)
主题:人工智能在类案检索中的应用与挑战
3. 侯晓焱(北京华宇元典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业务专家)
主题:从规则到数据:语义标注视角下的智能类案检索
4. 李凯文(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律师)
主题:类案检索与裁判规则研究——以“父母出资购房”问题为例
与谈人:
1. 汪天翔(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大数据研究院数据科学家)
2. 江汉臣(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
(七) 讨论与总结【16:50-17:30】
主持人:程金华(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讨论人:邀请部分与会代表自由发言,每人不超过8分钟
总结人:程金华(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副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