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报道 > 动态新闻
动态新闻
中国首届法社会学年会 · 会议议程
2016年07月27日 预览:

2016年7月28-30日•上海

 

 

会议指导单位: 

中国法学会

上海市法学会

 

 

会议主办单位: 

上海市法学会法社会学研究会

《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 

 

 

会议承办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暨法社会学研究中心

 

 

7月28日 全天报到注册 12:00-24:00

1.上海富豪东亚酒店(上海市徐汇区零陵路800号)

2.上海汉庭酒店南丹路店(上海市徐汇区南丹东路111号)

 

7月29日 08: 30-12: 20

1.会议签到 (现场指示牌引导具体签到地点)(8:30—8:45)

地点: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东方会堂 

 

 

2.开幕式暨领导致辞以及贺词 【每人5分钟】(8:45—9:20)

地点: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东方会堂

主持人:季卫东(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院长、教授)

致辞人:(1)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

                (2)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常务副总编辑王利民

                (3)上海市法学会党组书记、会长陈旭

                (4)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张鸣起

                (5)世界著名法学家、斯坦福大学法学院教授劳伦斯•弗里德曼(视频贺词)

 

3.集体合影:包兆龙图书馆广场,如遇雨天则改为凯原法学楼下沉式广场(9:15-9:30)

 

4.基调演讲(9:20—10:00)

地点: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东方会堂

主持人:赵磊(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室副主任)

演讲人:(1)朱景文(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法治效果指标:中国法治评估的数据分析 

                (2)季卫东(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院长、教授):风险社会的决策程序与法律沟通

 

*茶歇(10:10-10:30)

 

5.圆桌讨论——中国法社会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每人15分钟】(10:30-12:30)

地点: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东方会堂

主持人:程金华(华东政法大学国际金融法律学院教授)

发言人 : (1)  齐海滨(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当代中国法制与社会发展研究的历史

 (2)  葛洪义(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法学方法论与法的社会科学研究

 (3)  侯猛(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社科法学vs.法教义学:一场误会

 (4)  王亚新(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法社会学与民事法研究

 (5)  左卫民(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法社会学与刑事法研究

 (6)  郑永流(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教授):“中国问题”有多中国:评中国法社会学的话语权焦虑症

 (7)  刘思达(多伦多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全球视野中的中国法社会学

 

工作午餐:凯原法学楼二层会议室(12:30-13:30)

 

【以下单元讨论发言规则:主题发言人每人发言10分钟;点评每篇文章3分钟,请主持人根据点评文章总数来分配点评人时间;剩余时间用于互动讨论,每人每次发言不超过3分钟。】

 

7月29日13:30-17:45

1.第一单元:法社会学的学科建设与方法争鸣(13:30-15:30)

地点:凯原法学院202会议室

主持人:范愉(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发言人:(1)  张志铭(台湾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法社会学研究之可能及其界限

     (2)  杨帆(吉林大学法学院讲师):法社会学理论范式的拓展

     (3)  蒋晓伟(同济大学法学院教授):让法和法律回归社会

     (4)  韩宝(甘肃政法学院民商经济法学院副教授):“社会—法律”研究方法的展开

     (5)  周筱(日本筑波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科博士研究生):“统计”神话--法社会学研究中“统计”的建构性

评议人:(1)  葛洪义(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

     (2)  李建勇(上海大学法学院教授)

     (3)  马剑银(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讲师)

     (4)  周林刚(华东师范大学政治系讲师)

 

2.第二单元:民法典与法社会学(13:30-15:30)

地点:凯原法学院203会议室

主持人:李浩(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

发言人:(1)  石佳友(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民法典与社会转型

    (2)  谢鸿飞(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民法典如何组织社会

    (3)  薛军(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规范多元视角之下的民法典编纂

    (4)  高其才(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民法典编篡与民事习惯

    (5)  熊丙万(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法律的形式与功能——  以“知假买假”为分析事例

    (6)  储卉娟(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讲师):生活共同体的重构与再造:婚姻法视野中的“家庭”观念及其变迁

评议人:(1)  张永健(台湾中央研究院法律研究所副研究员)

    (2)  袁震(西北政法大学副教授)

    (3)  纪海龙(华东政法大学国际金融法律学院副教授)

    (4)  马姝(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

 

*茶歇 (15:30-15:45)

 

3.第三单元:风险社会与法治中国 (15:45-17:45)

地点:凯原法学院202会议室

主持人:陈家林(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

发言人:(1)  韩永强(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学院研究员):“风险社会的法治”研究之再出发

     (2)  齐海滨(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魏程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社会学系讲师):城市暴力的技术治理

     (3)  劳东燕(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风险社会中刑事立法与刑法解释的关系重构

     (4)  田飞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研院副教授):网络风险社会的治理复杂性

     (5)  陈海嵩(中南大学法学院特聘教授):社会事实、法律事实与行政决策:PX事件的法社会学解读

     (6)  张欣(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我国立法对公共事件的回应性研究

评议人:(1)  倪正茂(上海政法学院终身教授)

     (2)  季卫东(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院长、教授)

     (3)  陈柏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

     (4)  杨尚东(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讲师)

 

4.第四单元:公法、理论与法社会学 (15:45-17:45)

地点:凯原法学院203会议室

主持人:马长山(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教授)

发言人:(1)  高全喜(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试论国家与社会关系中的宪法中介机制

     (2)  谢晖(中南大学法学院教授):族群—地方性知识与自治

     (3)  丁利(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律如何改变博弈均衡:司法推理、准核实性与激励调整

     (4)  张清(扬州大学法学院教授):包容性法治社会建设论纲

     (5)  康子兴(北京航天航空大学高等研究院讲师):驯服资本:重商主义时代的主权论

     (6)  张薇薇(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副教授):理性法则与仁的回应

评议人:(1)  段德敏(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

     (2)  张国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讲师)

     (3)  包刚升(复旦大学国务学院副教授)

     (4)  邬蕾(西南政法大学讲师)

 

7月29日   会议工作晚餐:上海交通大学教师活动中心一楼 (18:00-20:00)

 

7月29日  学术沙龙 (20:00-22:00)

“关于法与社会研究的跨界合作”学术沙龙 (20:00-22:00)

地点:凯原法学院203会议室

主持人:季卫东(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院长、教授)

讨论人:陈柏峰、刘思达、侯猛、尤陈俊、李学尧、杨力、程金华等

参加人:所有嘉宾自由参与、自由讨论

 

2016年7月30日  08:45-12:30

5.第五单元:法律职业、司法制度及其改革(上)(08:45-10:30)

地点:凯原法学院202会议室

主持人:李建勇(上海大学法学院教授)

发言人:(1)  范忠信(杭州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百年恒变的中国司法体制:困境与出路

     (2)  尤陈俊(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讼师恶报的话语建构及其法律文化背景

     (3)  徐霄飞(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讲师):为何选择司法?法院如何回应司法治理?

     (4)  宋亚辉(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经济政策对法院裁判思路的影响研究

     (5)  李本森(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刑事速裁程序试点的地方化差异

     (6)  王禄生(东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新《刑事诉讼法》实施效果评估

评议人:(1)  傅郁林(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2)  杨力(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

     (3)  王博(《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编辑)

 

6.第六单元:法律制度的实证研究(上) (08:45-10:30)

地点:凯原法学院203会议室

主持人: 王志强(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

发言人:(1)  吴洪淇(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法律职业激励环境的实证研究——基于20个省级地区的调研数据

     (2)  刘思达(多伦多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王伦刚(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司法决策的政治逻辑——基层法院审判委员会运作的实证研究

     (3)   朱涛(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Dispute Formatting: Dispute Transformation in Case Filing

     (4)   石任昊(华东政法大学师资博士后):当代中国民事纠纷中人民调解与司法诉讼的选择

     (5)   柯振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法学院博士生):企业所有制与劳动争议诉讼——一个实证分析

评议人:(1)   左卫民(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

     (2)   唐大杰(中国企业家研究所)

     (3)   张陈果(德国不莱梅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

     (4)   许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后)

 

*茶歇  (10:30-10:45)

 

7.第七单元:法律职业、司法制度及其改革(下) (10:45-12:30)

地点:凯原法学院202会议室

主持人:陶建平(上海市金山区检察院检察长)

发言人:(1)  李瑜青(华东理工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中心教授):司法公开制度实践及其完善

     (2)  蒋德海(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教授):司法体制改革要勇于改革“体制”

     (3)  兰跃军(上海大学法学院教授):审判中心视野下刑事审前程序诉讼化改造

    (4)  李利(中山大学法学院讲师):审判委员会改革:以司法独立与司法问责为视角

    (5)  姜伟(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检察官助理):法社会学视角下的司法机关办案组织

    (6)  李向玉(长江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申诉案件律师代理制度的探索与思考——以十八大以来若干重大刑事申诉案件为中心分析考察

评议人:(1)  王伦刚(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2)  颜俊(北京市君泽君广州律师事务所主任合伙人)

     (3)  师法起(舟山市人民检察院助理检察员)

 

8.第八单元:法律制度的实证研究(下)  (08:45-10:30)

地点:凯原法学院203会议室

主持人: 李学尧(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

发言人:(1)  白建军(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民众刑法偏好研究

     (2)  张永健(台湾中央研究院法律所副研究员):两岸三地的公司章程实证研究

     (3)  唐应茂(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庄(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助理教授):金融法律的联邦主义特征及其经济效果

     (4)  程金华(华东政法大学国际金融法律学院教授)/柯振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法学院博士生):中国式法律联邦主义:对劳动法的实证研究

  (5)  张陈果(德国不莱梅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专利诉讼“权利救济实效”的实证分析

评议人:(1)  吴晓刚(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

     (2)  张巍(新加坡工商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

     (3)  石任昊(华东政法大学师资博士后)

 

工作午餐:凯原法学楼二层会议室(12:30-13:30)

 

7月30日   13:30-17:45

9.第九单元:社会转型、纠纷及其解决 (13:30-15:30)

地点:凯原法学院202会议室

主持人:杨力(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

发言人:(1)  李红勃(外交学院法律系教授):到人民法院去:当代中国涉诉信访的法社会学分析

     (2)  陈柏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信访制度的功能及其法治化改革

     (3)  李亮(浙江警察学院法律系副教授):基于派出所法律实施的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

     (4)  冯煜清(东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纠纷解决中的法律意识——以涉诉信访为视角

     (5)  胡洁人(同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Innovative Disputes Resolution Method in Xinfang

     (6)  赵懿先(华东政法大学金砖法律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弱势群体为什么选择电视调解——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中的流行法律文化

评议人:(1)  范愉(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2)  赵蕾(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院副教授)

     (3)  刘正强(上海社科院助理研究员)

  (4)  李东澍(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博士生)

 

10.第十单元:法律与认知科学  (13:30-15:30)

地点:凯原法学院203会议室

主持人:高全喜(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讲席教授)

发言人:(1)  秦裕林(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访问特聘教授):认知神经科学在法学领域的应用

     (2)  成凡(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律认知的系统处理

     (3)  李学尧(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形式主义思考对司法裁判的影响

     (4)  吴习彧(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讲师):法庭上的神经科学:论脑影像数据的证据效力

     (5)  郭春镇(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律直觉与社科法教义学

     (6)  范凯文(太原理工大学讲师):论裁判的司法公信力及其测量

评议人:(1)  葛岩(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特聘教授)

     (2)  吴旭阳(厦门大学法学院讲师)

     (3)  程浩然(复旦大学法学院研究生)

 

*茶歇 (15:30-15:45)

 

11.第十一单元:青年学者论坛(一) (15:45-17:30)

地点:凯原法学院202会议室

主持人:陈柏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

发言人:(1)  张哲(东京大学法学博士生):法社会学对人民参与审判制度研究之意义

     (2)  吉冠浩(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生):论庭审实质化的内涵与外延

     (3)  余秀宝(浙江省岱山县人民法院助理审判员):有法缘何不依:农村基层法官断案的运作机制

     (4)  郑日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博士生):民事案件案由体系的进程、逻辑与机构——一项法社会学的研究

     (5)  郑涛(武汉大学法学博士生):司法改革背景下法院立案制度改革的反思

     (6)  徐清(云南大学法学博士生):基层人民法院分庭组织结构的运作逻辑

评议人:(1)  尤陈俊(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2)  袁博(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3)  宋保振(华东政法大学法学博士生)

 

12.第十二单元:青年学者论坛(二) (15:45-17:30)

地点:凯原法学院203会议室

主持人:侯猛(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发言人:(1)  刘涛(南京师范大学法学博士生):法律教义学的系统理论维度

     (2)  王静宜(云南大学民族法学博士生):村级治理的社会结构分析:基于云南德宏S村的社会调查

     (3)  赵刘洋(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生):道德伦理与法律实践:中国基层社会中妇女自杀的过去与现在

     (4)  杨继文(西南财经大学法学博士生):藏区治理的非司法叙事:刑事纠纷和和解习俗

     (5)  杨唯希(山东大学法学博士生):法律规制和文化塑造:网络社会治理的并行路径

评议人:(1)  李强(《法学研究》编辑部)

     (2)  王腾(湖北经济学院法学院讲师)

     (3)  王春丽(贵州大学法学院讲师)

 

13.大会闭幕式  (17:30-17:45)

地点:凯原法学院203会议室

主持人:李瑜青(华东理工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中心教授)

总结人: (1)  赵磊(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室副主任)

                 (2) 程金华(华东政法大学国际金融法律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