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报道 > 动态新闻
动态新闻
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 “法的学科交叉沙龙”第二十二讲顺利举行
2024年03月26日 来源: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 预览:


3月22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主办的“法的学科交叉沙龙”第二十讲在交大徐汇校区北四楼206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沙龙主题为“日本的无主土地问题”,由神户大学法学研究科教授角松生史(Narufumi Kadomatsu)担任主讲人。上海交通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郑志华主持沙龙,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顾祝轩、上海交通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朱翘楚担任与谈人。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林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谭俊、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博士后景诗元及其他师生参加了此次沙龙。



郑志华副研究员首先对角松生史教授的来访表示欢迎。他介绍了角松生史教授的学术背景、主要研究领域、代表学术成果以及本次沙龙的主题,以及与会嘉宾情况。他指出角松生史教授在土地法领域的研究具有高度前瞻性和现实意义,表示非常期待角松生史教授的精彩讲座。



角松生史教授首先介绍了本次讲座的背景,即日本“收缩社会”现象。自2010年以来,日本的人口数量出现了全面下降,导致了日本经济规模的缩小和住宅空间的萎缩。随后,角松生史教授介绍了日本所有者不明土地问题的现状,分析了产生该问题的原因。他指出,2010年后,所有者不明土地问题在日本成了一个社会热点。这些所有者不明土地阻碍了海啸后的灾后恢复工作,在公共设施建设、森林面积减少、废弃农田管理等方面产生了一系列影响。随着土地价值的下降、“土地神话”的破灭,日本社会对于土地的需求和兴趣受到了打击。而根据日本法律,物权变动奉行意思表示主义,土地登记并非取得土地所有权的先决条件,而是起到对抗第三人的作用,且土地登记在原则上不是法定义务,加之继承时存在较大的交易成本和登记成本,这些法律规定间接导致了所有者不明土地问题的产生。



顺着这一脉络,角松生史教授介绍了反公地理论和日本民法关于共同所有权的规定,指出需要思考应对实际问题的措施和预防未来问题的措施、针对负面外部效应的措施和旨在最佳使用的措施,在何为“最佳使用”的问题上需要持严谨态度。同时,他表示在所有者不明土地问题上,“地域”已经成为关键因素。分析完日本所有者不明土地问题的前因后果,角松生史教授介绍了日本针对该问题所采取的对策:通过一系列立法、修法,制定了防止发生所有者不明土地现象的措施和帮助促进使用所有者不明土地的措施。

最后,角松生史教授进行了总结,他指出“地域福利进步事业”的规范正当性在于能够使地域受益,实施“地域福利进步事业”的实然结果不仅能够获得所有者不明土地的使用权,其实施过程也能够振兴社区。在一个人口收缩的社会中,地域的角色正在被重新审视,我们应当思考法律体系所面临的挑战。

在与谈环节,顾祝轩教授从民法的角度讨论了日本针对所有者不明土地问题所做的规则调整。通过设立财产管理制度、完善相邻关系和共有财产处分、分割规定以及修改继承法,促进土地的有效利用,实现所有权保护和公共利益的平衡。他特别指出,日本物权法基本理念发生的重大变化,值得深入思考。



朱翘楚助理研究员回顾了角松生史教授讲座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如何看待日本继承房屋所需要缴纳的高额税费对该问题产生的影响。第二,日本是否可以通过设立类似美国采取的“时效取得制度”来缓解该问题。第三,如何看待该问题背后的宪法性权利风险。角松生史教授对顾祝轩教授的评议和朱翘楚助理研究员的问题均做出了详细回应。




在提问与讨论环节,景诗元博士后结合上海沿河公共空间的利用情况与角松生史教授探讨了社区振兴的措施。林彦教授则围绕“地方政府在所有者不明土地问题中的地位与作用”这一话题与角松生史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

会后,与会师生共同合影留念。沙龙在愉快热烈的氛围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