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报道 > 动态新闻
动态新闻
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法社会学理论系列研讨会”第十四期顺利举行
2021年10月31日 来源: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 预览:

10月22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主办的“法社会学理论系列研讨会”第十四期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北四楼206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侯猛教授主讲,主题为“政法院校的格局流变”。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副院长、凯原法学院特聘教授程金华担任主持人,上海大学法学院教授李建勇、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李学尧、同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胡洁人、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林浩舟、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谭俊担任与谈人,上海交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院长季卫东出席。上海交通大学文科处副处长、凯原法学院教授林喜芬、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讲师肖梦黎和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师生、日本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凯原法学院博士后、博士生、研究生及本科生等数十人通过线下或线上参与此次讲座。



讲座由程金华教授主持,他对侯猛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结合侯猛教授讲座的主题介绍了相关的背景,尤其是政法法学、规范法学和社科法学的提出和发展演变过程,并期待侯猛教授关于这一主题的新的研究。

讲座开始前,季卫东院长在对侯猛教授的来访表示欢迎的同时指出,在推动法社会学发展方面,侯教授和一批年轻有为的研究者做很有意义的努力,值得给予高度评价。季卫东院长还代表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以及上海市法学会法社会学研究会对侯教授一直以来的支持、特别是承办第五届法社会学年会表示感谢,并期待侯教授就政法院校的格局流变发表精彩演讲。




侯猛教授首先从五院四系的形成开始谈起,指出五院四系的产生受到国家意识形态、国家治理秩序以及人才培养思路三方面影响。而其兴衰则主要受经济发展、地理区位以及国家重点高校建设三方面重要因素影响,且不同院校的兴衰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虽然一些重点高校的法学院校逐渐发展起来,但总体来看,五院四系在“新政法”法学教育格局中的地位仍然不可撼动。其次,侯教授从师资来源的角度分析政法院校的格局。他通过以一流法学院的法学教师和研究人员为样本,利用社会关系网络的方法分析了一流法学院师资中本科毕业院校的构成分布及特点,进而指出高校竞争、学科评价标准和学科建设等因素都会影响政法院校格局流变。最后,侯教授从国际化和本土化对比的角度,对如何培养本土法学人才及本土法学人才培养的意义等内容进行了精彩的分析。




报告结束后,李建勇教授作为与谈人对侯猛教授的报告予以了充分的肯定。他认为侯教授的报告诙谐与严肃并济,对以五院四系为代表的中国法学教育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同时,李建勇教授对政法院校格局流变中的一些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第一,如何从政治与法律关系的角度分析我国法学教育发展的过程。第二,在对政法院校格局的分析中,要注重法律专业和非法律专业、单科法学院与综合大学的法律系之间的互动关系。第三,从历史的维度来看,不同时间段高校对师资的要求及带来的人员流动也存在差异。

李学尧教授对侯猛教授的演讲内容做出了进一步总结和补充,并分别从时空维度的影响、政治与法律关系的扩大、政法系统间资源分配的关系以及国家法治战略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政法院校格局变化的原因。随后,胡洁人副教授指出侯教授的研究非常有意义,并对一流法学院校评估的指标选择和具体的网络分析方法进行了精彩的与谈。林浩舟助理研究员则从政法院校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谭俊助理研究员则从政法院校学生需求的角度进行了与谈。

在提问与交流环节,上海交通大学文科处副处长、凯原法学院教授林喜芬从政法院校的发展模式、中美法学人才培养等方面与侯猛教授进行了交流。此外,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肖梦黎老师和在场的其它师生与侯教授就相关问题进行了精彩的讨论。

最后,季卫东院长对侯猛教授很接地气的学术报告表示欣赏,并结合提问和讨论的内容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第一,法学教育研究是法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涉及法律职业、法律服务市场、法学院与法院之间两院关系等多方面的内容,甚至还可以结合法官的身份属性和判决倾向进行实证分析。第二,在对同一个数据和现象进行解读时,要注重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避免因视线盲点而带来分歧。第三,随着中国法律服务市场的饱和,法学教育面临重新洗牌的改革压力,正确的政策引导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新文科概念和学科交叉实践的背景下,未来法学教育范式需要创新。这次讲座在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