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揭牌仪式在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隆重举行。校党委书记姜斯宪出席揭牌仪式并致辞,校党委副书记周承,上海市法学会专职副会长施伟东,凯原法学院院长孔祥俊,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院长、凯原法学院讲席教授季卫东共同为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揭牌。仪式由凯原法学院党委书记汪后继主持。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是依托凯原法学院成立的实体化校级跨学科平台。它既是社会科学的高级学术机构,也担负着重要的民间智库功能。法社会学是凯原法学院重点发展的优势学科领域,早于2009年,即成立了由季卫东教授领衔的“法社会学研究中心”。十年来,中心取得了丰硕的发展成果,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影响。在中心的推动下,中国法学会旗下唯一的法社会学研究会在上海成立,凯原法学院与剑桥大学出版社合作创办了亚洲第一份法社会学领域的英文国际期刊。中心还出版了法与社会研究系列丛书,举办了三届全国法社会学年会和十余次法社会学国际研讨会。在前期积累的基础上,经学校批准,决定成立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将法与社会学研究中心升级为实体化机构。
研究院以国家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为导向,旨在探索中国式秩序和制度变迁的深层奥秘,借助经验科学和认知科学的方法考察超大规模社会、网络型社会、风险社会以及数据驱动社会的治理方式,为正确认识、理解、解释中国现象以及正确解答世界普遍性问题提供客观可靠的依据。研究院成立后,将进一步推动关于国家与法的文理交叉融合多学科研究,展开法律现象的田野调查和实证分析,侧重理论前沿探索及制度设计方案的比较,在充分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术工作的深度和广度,逐步形成集研究项目、高端论坛、学术期刊、系列丛书、各类学术沙龙和工作坊、法社会学年会等为一体的联动实体。
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成立,标志着我校在法社会学研究领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季卫东教授的领衔下,研究院将倡导自由的学术争鸣、开展实质性国际合作,充分利用经验科学的方法,逐渐形成“法治社会理工学体系”,在法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取得独树一帜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