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ation : Home > Resource > Paper > Theoretical Deduction
Resource
从硬干预到软干预:认知界面的意义
2020-03-24 [author] 葛岩 秦裕林 林喜芬 preview:

[author]葛岩 秦裕林 林喜芬

[content]



从硬干预到软干预:
认知界面的意义
*葛岩 秦裕林 林喜芬

葛岩,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教授
秦裕林,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
林喜芬,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教授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个人电脑(PC)像一只神秘的黑箱,程序员在键盘上输入天书般的指令,黑箱便不可思议地出现一串计算结果。接着,Macintosh出世了。它先是改变了PC

,接着又大幅度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Macintosh(1984)

Macintosh原本是苹果品种的名字,苹果公司用它来命名1984年推出的个人电脑,昵称Mac。Mac是一款电脑,更是一场革命的宣示。无需训练就会使用的鼠标、通俗易懂的菜单、高分辨

率的屏幕、多变的字体、工艺感和时尚感交融的外形是Mac的标志,也是电脑走向全社会的标志。


对此,电脑高手们曾毫不掩饰他们居高临下的轻蔑: “Mac是女秘书们用的。”他们对了,但不全对。秘书们使用Mac,但使用它的不仅是秘书,还有设计师、银行家、音乐教师、司机、厨

师、农夫,几乎所有的人。傲慢的微软曾对Mac不以为然,相信DOS会在市场上屹立不变,但不断缩小的市场份额终是令比尔·盖茨推出了Windows,一个源于Mac的灵感,或,一次理念的

剽窃。


Mac赢在哪里?赢在界面。在工业设计领域,两个事物的“对接”称作“界面”。据说,Mac并没有高人一筹的功能,但它在承载功能的主板、CPU、内存、硬盘、显卡、电源、光驱与使用者

之间,建立起一个既符合认知和行为规则又有美学品味的界面,因此获得成功,也因此有了后来的IMac、IPod、IPhone。



iMac(1998)

01

应用于社会管理领域的认知

界面的作用并非止于制造电脑,芝加哥交通管理的一个案例展示出界面的另一层意义。北美密执安湖畔的北湖滨大道是一条包含多个S形弯道的高速公路。尽管路面上有许多限速标志,超

速导致的交通事故仍不断发生。据行为经济学家Thaler和法学家Sunstein介绍,为解决这一问题,交通管理部门在弯道开始前的路面上画出多条横向白线,离弯道越近,线条越密集(图1)

。依据认知原理,速度知觉不仅与速度有关,也与参照物有关。横线密集程度的增加让人感到速度不断加快,驾驶者多会因此自愿或自动减速,不知不觉中,遵守了限速法规,减少了交通

事故。在这里,交通法规和驾驶行为可看作两种事物。法规可以仅用限速标志向人们呈现,也可辅之以密度不断增加的白色横线。芝加哥案例说明,增加辅助线使法规与驾驶行为之间建立

起更符合认知和行为规律的对接方式,推动法规和个体行为之间更为顺畅的“对谈”,为法律建立起更为人性化的界面。



图1 芝加哥北湖滨大道路面设计

阿姆斯特丹机场男厕小便池设计方案或是最诙谐的案例。便溺池外是男厕管理中常见的麻烦,许多厕所安排专门人员清理地面,或设计出不同方案以引导守规行为。阿姆斯特丹方案的设计师

、行为经济学家Kieboom没有采用正面或负面等常见的文字说服方式,而是在便池中安放了苍蝇图案,利用男性对准目标小便的自发行为倾向,使溅出量减少了80%。


认知的对象不等于对象的认知,这是认知心理学的前提假设,也是界面设计理念的出发点。在社会、文化环境中,人们常通过外显和内隐学习获得许多认知和行为习惯,如语言、道德、社会

规范,甚至举手投足、一颦一笑。经心理内化,它们可能成为人的第二本能,被有效运用于界面设计之中。




02

认知界面影响人们的选择偏好

英国纽卡索大学心理学系休息室提供的饮品旁贴有标示,建议饮用者将所需费用投入一个“诚实箱”中。心理学家Bateson等人在牛奶旁加放了一个周历,并不断调换周历上的图画:一周是人眼图

片,另一周是花朵图片,历时十周。实验结果表明,在人眼图片周,人们投放的现金竟多出2.7倍。Bateson等人认为,由于声誉被视为十分重要,眼睛形象会自动启动声誉关注,诱发个体做出诚

实守规的亲社会行为。








在关于转基因食品的争论中,反对者认为,转基因食品有害于健康,且将贻害子孙;支持者认为,严格管理下的转基因食品无害,且是解决食物不足困境的出路。若假定支持者观点正确,那么

改善该技术与公众之间的界面可能会提高公众接受程度。在一项导航实验中,我们要求参测者对虚拟市场上出售的“转基因大豆”和“基因改良大豆”做出选择,之后还须回答之所以这样选择的原因

:(1)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随便选了一个;(2)转基因不好,所以选了基因改良大豆;(3)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不知道基因改良食品怎么样,所以选了转基因大豆;(4)自然

的食品才是好的,但要求必须选择一个,所以这样选了。在我国,人们相信基因对生命存在与延续十分重要,不该随意变化。而在汉语中,与“转”相比,“改良”排除了完全改变的涵义,且有“趋

于向好”的喻示。因此,比之于“转”,“基因”与“改良”交互作用会激发相对正面的联想。实验中,基于原因(2)和(3)做出选择的参测者对转基因食品已有稳定的预设态度,技术的名称不会影响其

选择;基于原因(1)做出选择的参测者或会在无意识状态下受到名称的影响;基于原因(4)做出选择的参测者则或会权衡两个名称,做出“非最坏的”选择。与预测相符,基于原因(1)、(4)

的参测者大多数都选择了“基因改良大豆”(图2)。可见,名称——新技术与公众接触的认知界面——竟也成败攸关。



图2 名称影响选择

03

高效认知界面设计可行软干预

上述案例意在勾勒一个或可称作高效认知界面设计(cognitively effective interface design,CEID)的理论框架。CEID主张,界面应该广泛应用于社会管理实践之中。制度、法规的设立者,规则、裁

决的执行者,道德行为规范的提倡者,公益事业、健康风习的倡导者,须考虑人们加工信息、形成判断、做出行为选择的心理学原理,并把这种考虑嵌入对法规、规范、社会事业推广的设计、传播

和实施之中。通过调动由进化或隐性习得而来、高度内化在身体和观念之中的认知与行为机制,CEID诱发人们做出守法、遵规、更道德、更友善的亲社会选择。


这是社会干预个体行为的新理念。使用CEID,个体的亲社会行为不再仅是政府或社会硬干预的结果,也可能通过软干预来实现。软干预不一定是弱干预, 它更是巧干预:对公众而言,它激活自愿、

自动的亲社会行为;对政府权力而言,它提供非强制的智慧型干预机制;对社会建设而言,它创造更温和、更人性化、许多时候也更有效的“制度界面”,使社会管理理念和实践从管制向治理转变。


原文刊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2月16日